我們又來北海岸景點,來一趟知性及懷舊之旅
最近怎麼老是往東北角跑!!!跑幾次後才發現,原來北海岸有這麼多景點
去年底開始追蹤新北旅客粉絲專頁貼文,發現它會介紹許多不知道的秘境
只要粉絲專頁介紹不錯景點且沒有去過,bobo都會安排時間帶小朋友走走
今天要介紹景點-鼻頭角稜谷步道就是從新北旅客粉絲專頁得知的
週末假日一大早出發,但天公不作美,一直下著毛毛細雨
一路上,deanli直問~下雨天,怎麼玩?怎麼走步道?
搞得心情"金阿雜",問這麼多~去現場就知道啦!!!
非常幸運,老天爺是眷顧我們的,來到台2線濱海公路,沒下雨囉~
來到鼻頭漁港時,表示抵達目的地,可以準備停車
▼ 鼻頭角陵谷步道入口處有一停車場,但可停放車輛數不多,想在這停車需碰碰運氣
▼ 從入口處就是鼻頭步道起點,沿著步道爬上跨越濱海公路的人行天橋
過天橋後是柏油步道,非常好走,繼續往前走就可以到鼻頭國小
▼ 爬上階梯就是鼻頭國小大門口嚕
校門口左側有一階梯步道就是鼻頭步道,一般遊客會往上走
▼ 但今天學校有對外開放,我們直接對角穿越操場,從山海觀出發也可以接回鼻頭步道
鼻頭步道或稜谷步道沿途沒有廁所,但學校內有廁所,記得如廁後再出發
▼ 校園內角落有一幅鼻頭角導覽地圖,清楚記載周邊景點
▼ 這張鼻頭角步道地圖,更可清楚瞭解沿途步道會有什麼景點
▼ 百獸圖騰,相傳為當地海域及陸上減少災害、逢凶化吉、增福添壽,而設置的
取森林三界天、地、人合一,建成密宗百獸柱之圖騰,已為東北角的特色景觀之一
頂端以活耀猴子代表"天",能預知警訊,得天庇佑,逢凶化吉
十二生肖代表"地",六尊面南、六尊面北,能風調雨順、大地富饒、祈福求安
八卦龜代表"人",能避邪長壽,富貴年年
▼ 百獸圖騰旁邊小徑往前走,會到山海觀,鼻頭國小的後門,也是連結鼻頭步道的樓城
▼ 走過山海觀後,山與海的美景盡收眼底
▼ 過山海觀左側有條小徑,就是接回鼻頭步道
下張照片中間處,隱約可以看到階梯步道
那是通往鼻頭國小上方步道,也是大家所說的"長城步道",可惜我們沒有走上去
▼ 鼻頭步道規劃很完善、也維護良好,非常適合帶小朋友出遊的好景點
▼ 下張照片的海灣就是龍洞灣,對面也是知名景點-龍洞灣岬步道
東北角有2條位在懸崖上的景觀步道,分別是鼻頭角步道、龍洞灣岬步道
兩條步道都居高臨下,可以欣賞到壯闊的海景、及美麗海岸山脈
▼ 海天亭,站在涼亭上往海岸望去,可以看到海蝕平台、海階溝、蕈狀石等地質景觀
▼ 今日氣候太差,天空灰矇矇,完全拍不出海岸的美麗景緻
哥哥、胖胖拍照又擺出投球及打棒球的姿勢
▼ 哇~海蝕平台、海蝕溝、蕈狀石、豆腐岩等地質景觀全部盡在眼前
這也是為什麼喜歡帶孩子接觸大自然的原因,認識好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
這也是大家常說的~大自然是小孩最棒的老師
▼ 步道沿途可以看到很多林投灌叢
林投樹莖多分枝且多數不定支柱根,讓它能穩固身軀,經得起海風吹襲
▼ 上張照片的步道上,右側有條小徑,往下走可以通往望月坡
當時不知道往下走是望月坡,還一度疑惑真的要走下去嗎?!
▼ 會經過一段樹叢
▼ 走出小樹叢,看到一片小草原,意外驚喜
若是天氣晴朗,這裡蠻適合三五好友野餐,或者仰躺在草原上聽聽海的聲音,極為舒服自在
望月坡可說是鼻頭角地質公園最著名的景觀,聽說也是賞日出、觀星月的好地方
▼ 望月坡為海階地形,下方有海蝕凹壁及海蝕平台地形
也蘊含著豐富的海岸地質景觀,如海蝕溝、海蝕崖、蕈狀石、蜂窩岩、豆腐岩、生痕化石
是一處非常適合教學的自然地質教室
真心推薦爸爸媽媽帶小朋友來一趟地質景觀之旅
▼ 今日天氣不好,風也大,陣陣強風打在身上,頗具寒意
所以,我們在這短暫停留、拍照,馬上離開
▼ 從最下方往上方拍照景象
▼ 離開望月坡,繼續往前進
從這角度可以清楚看到稜谷步道及往燈塔的步道,前方尖塔是軍營的雷達站
▼ 左側步道是往鼻頭角燈塔,但因地勢陡峭、岩層石風化龜裂嚴重,有土石崩落危險
目前步道封閉不開放通行~真是可惜
右側是稜谷步道,也是本次旅程最期待的步道
▼ 沿著稜谷步道走上來,視野越顯廣闊
無論是最遠方的三貂角、中間的龍洞岬龍洞灣,或者正下方的海岸地質景觀、望月坡
全部美景盡收眼底
可惜~天氣不佳,無法拍出碧海藍天的無敵美景
▼ 在下面仰望著前方稜線步道,清楚看到稜谷山脈起伏坡度
▼ 介紹到這,大家可以發現,鼻頭角步道不管是路程或坡度沒甚麼困難度,可以輕鬆走
▼ 到達岬頂日出亭,不論西側的山坡稜線或東側的龍洞灣、三貂角的景色,一覽無遺
不管從哪個角度拍照,處處風景都非常美麗
若是天氣晴朗涼爽時,真想多停留一會兒
▼ 山谷中軍營及山丘上佇立一個雷達站
▼ 鼻頭漁港及層層疊疊、綿延不絕的山巒
▼ 前方稜谷步道上的涼亭是夕陽亭
▼ 走在山的脊樑上,就像走在萬里長城般的步道上,難怪這有"台版萬里長城"之稱
站在這裡,有後面蜿蜒崎嶇的山稜線為背景拍照,非常美麗,不能錯過
右前方就是觀海平台,稜谷步道只能走到這而已
▼ 到達觀海平台,視野景觀極佳,東望鼻頭角、西眺基隆嶼
前方的涼亭是日出亭,想必是賞日出的好景點吧
▼ 鼻頭角在海域地理上很重要,鼻頭以北的海域屬東海,以南屬太平洋
且鼻頭角與台灣本島最東的三貂角、最北的富貴角,合稱"北台灣三角"
▼ 前面已經說過,目前稜谷步道只能走到觀海平台
介紹到這,鼻頭角不論山、海、天的壯闊景色,或沿岸侵蝕風化所形成的海蝕地形
都足以讓人忘記步行的疲憊,自然絕景讓人流連忘返
期待下次再造訪時,能遇到蔚藍天空、湛藍大藍的好天氣
▼ 準備往回走嚕~
▼ 回程才發現,站在這裡往雷達站望去,景色壯麗蠻令人驚豔的
▼ 漫步回停車場後,索性直接在鼻頭漁港的"阿珠老店活海鮮"吃午餐
臨時選擇阿珠海鮮餐廳,不再多做介紹
▼ 常點的熱炒海瓜子
▼ 炸春捲
一度質疑deanli為什麼要點這道菜,原來是哥哥想吃的
▼ 冠軍炒飯,原來這裡也有冠軍炒飯......哈哈哈
deanli覺得這邊的炒飯比漁品軒好吃
▼ 我們點一隻石斑魚,活魚二吃
魚皮富含膠原蛋白,吃完後,嘴唇有膠黏的感覺
▼ 活魚二吃的豆腐魚湯
離開鼻頭角後,我們驅車前往下一站-黃金瀑布
濱海公路沿途的北海岸風景非常美麗
路過南雅奇岩,bobo下車拍照,但孩子待在車上,一點而也不想下車
▼ 南雅地區多為風化紋地形
其成因乃是因砂岩中的節理風化作用後,造成岩石內部含鐵礦物逐漸氧化
於是顯現出氧化鐵的帶狀花紋
在南雅海岸風化岩,無論是何種形貌,皆各有獨特的風味,是少見的地形地質景觀
▼ 遠處的南雅奇岩,前方有塊空地可以近距離觀賞,也因此吸引很多遊客拍照
但因為哥哥、胖胖不願意下車,bobo沒有再走過去了
▼ 黃金瀑布於金水公路往水湳洞方向的公路旁
早期金瓜石、九份地區產礦,大量雨水滲入,地下水、雨水和礦物經過氧化作用後
水色帶有金屬礦石顏色,形成金黃色的瀑布景觀,加上裸露石塊是黃色,因而得名
也造就陰陽海的特殊景觀,不過,在黃金瀑布是看不到陰陽海喔~
▼ 在黃金瀑布短暫停留拍照後,立馬前往下一站-黃金博物館
▼ 早期金瓜石是台灣黃金採礦業的重要產地,是亞洲最大的金礦產區
而在產金之外,銅礦也是重要的產品之一
然而隨著金、銅等金屬越來越少,金礦品質開始下降
於1987年後廢止採礦,山城也漸漸荒蕪
當時的臺北縣政府為重振珍貴的產金歷史,整建廢礦坑、金屬鑛業辦公室等建築
因而設立黃金博物館,於93年11月4日正式開園,紀錄金瓜石的昔日風光
(以上資訊來自維基百科)
▼ 只要是新北市民出示證件,均免費入場
▼ 走進來,沿著參觀動線左轉,會看到四連棟
四連棟是金瓜石地區保存最好且完整的日式宿舍
推測於1930年由日本鑛業株式會社所興建,提供日籍職員及眷屬居住
到了國民政府時期,改為臺金公司的員工宿舍
四連棟為四戶相連,每戶都有玄關、客廳、起居室、廚房、浴室及廁所,前有庭院後有花園
順應著坡地高低差構築出具有高低層次的建築,紅磚與黑瓦構成金瓜石山城獨特的地景特色
(以上資料來自黃金博物館官網)
▼ 走進四連棟參觀,裡面陳列許多當時員工使用的生活物件,似乎還原當時生活樣貌
從客廳的塌塌米、裁縫機、桌椅,到臥房的床、櫃子,再到廚房的火灶、炊具等
讓人不由自主放慢腳步,細細品味日式宿舍每個角落
▼ 離開四連棟,不知不覺走到"煉金樓"
日治時期的煉金樓,是存放黃金的場所;臺灣光復後,煉金樓曾短暫作為煉金作用
黃金博物館開館後,即命名為"煉金樓"
目前煉金樓1樓為特展室,不定期推出主題特展,一旁有煉金遺址區,見證昔日煉金歲月
2樓是特展室,戶外的景觀台,可以眺望基隆山、茶壺山、本山,金瓜石的景觀盡收眼底
▼ 走進煉金樓後左轉裡面小空間是煉金遺址區,可瀏覽昔日煉金歲月
▼ 1樓特展室擺放這玩意,引起哥哥、胖胖的好奇
好像是模擬早期運送礦石及採礦資材的鐵道,bobo沒有認真去研究......哈哈哈
▼ 我們花太多時間尋找停車位,以致於下午3點半才到黃金博物館
時間有限,我們直接到黃金館
有走到黃金館,有一段木板步道,此區的步道上遺留有當前輕便台車軌道
▼ 再繼續往前走,會看到早期礦業運輸設施,有輕便台車及軌道
吸引好多遊客坐上台車拍照
為運送礦石和採礦資材,早期金瓜石有許多運礦軌道的遺跡,皆為具代表性的產業景觀
坑內礦石採好後,即送往水湳洞選煉廠選礦
四坑海拔較高,以電動機車頭將礦車拉至架空索道,運送至選礦場的最高層
五坑的礦石則多運至六坑,八坑礦石吊至到七坑,再由無極索道與斜坡索道運到選礦場
至於露天採礦的礦石,則由重型卡車運送至水湳洞選煉廠
(以上資料來自黃金博物館官網)
▼ 此區步道遺留許多輕便台車,別忘停下腳步拍照留念哦
▼ 黃金館是早期金屬鑛業公司的採礦辦公室,經整建後作為展示館使用
1樓入口的牆面上展示由金箔貼出的礦工群像圖,述說金瓜石的礦業歷史文化
金瓜石的繁華採金歲月,正是由這些辛苦工作的礦工們,用他們的青春與生命,開鑿而成
(以上資料來自黃金博物館官網)
▼ 1樓轉角處展示九份金球
1984年為礦建廟埕與香客大樓,進行地基開挖到兩粒半圓形的粗煉金塊,總重46兩9錢3分
早期九份、金瓜石都有許多私人煉金,他們會將蒐集到的礦粉,自行汰洗、冶煉成粗金
日治末期日人強搜民有黃金,制定"交金"政策,因此,許多人將黃金藏在自家地下
這顆九份金球,就是興建聖明宮時發現的。因緣際會下,成為聖明宮的鎮宮之寶
其展示的是金瓜石、九份地區過去輝煌的採金歷史最佳見證
(以上資料來自黃金博物館官網)
除此之外,1樓也展示金瓜石地下縱橫交錯的坑道與礦脈的模型
透過岩層模型,可觀察到地底下的礦脈分佈及特有礦體,進一步瞭解金瓜石的地底世界
當然~也展示礦工工具、生活器具及其它文物、杯盤、信封、證件......等
這些東西都是陪伴著礦工,見證他們半世紀的採礦人生
▼ 2樓展示的主要是以"黃金"為主題,介紹黃金的特性、歷史文化及相關黃金藝術品
當然最令人驚嘆的,莫過於鎮館之寶--220公斤的999純金大金磚
原來金磚摸起來是那麼冰涼,又硬又重
哥哥、弟弟摸到好興奮,也留下深刻印象,常常跟bobo提起這大金塊......哈哈哈
▼ 黃金博物館一帶的山系,主要礦坑區在本山,與基隆山相望
東北邊有座貌似無提耳茶壺的無耳茶壺山
靠近北濱的水湳洞一帶看去,有座似俯臥獅子的獅子岩山
眾多山系中,多為草原、芒草及蕨......等類植物
▼ 站在這裡望向基隆山,景色非常優美
▼ 黃金館旁邊有個販賣部,販賣部外面有台引起哥哥、胖胖注意的機器
原來投幣下去,轉動數圈,就有一個薄銅幣壓紋成品掉下來啦
▼ 不知不覺時間快5點,準備回家囉
今天真是一充實又富有知性、懷舊之旅程
不管是鼻頭角步道或黃金博物館非常適合帶孩子們來長知識
其實,黃金博物館可以待半天以上
但我們太晚到達,時間有限,錯失許多不錯行程
例如黃金館3樓的淘金體驗、本山五坑坑道參觀......等等
(未設定內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