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天上午行程是搭乘10點55分的國內班機前往伊斯坦堡
前幾天行程是在卡帕多奇亞、安塔麗雅、帕慕嘉麗、艾菲索斯~
這些地方在土耳其算是較為寧靜純樸的鄉鎮景點
每天盡看一望無際的領土,視野廣闊令人心曠神怡,讓bobo愛上這些地方,有點捨不得離開
▼ 當搭上班機後,也表示此趟旅程即將進入尾聲嚕
▼ 搭乘的國內班機,座位配置是333,算是大飛機
▼ 不管是第2天伊斯塔堡飛卡帕多奇亞或今日伊茲米爾飛伊斯塔堡
機上提供點心是一樣的~麵包夾起司、番茄
因第2天拿到的麵包是涼的,所以覺得它是不怎麼好吃的點心
今日拿到的麵包是熱的,沒想到它是非常好吃,完全改觀
12點多抵達伊斯坦堡,一走出機場大廳
擁擠喧囂、交通混亂、塞車是bobo對伊斯坦堡這座大城市的第一印象
光在機場外面等待遊覽車,就花上幾十分鐘
習慣了悠閒步道,真不太適應這種忙碌的生活環境(哎呀~台北也是這種忙碌生活ㄚ)
中午時間,先填報肚子才有體力消耗接下來行程
▼ 今日中午是吃中式合菜,早已吃膩土耳其料理,特別期待此餐的中式料理
▼ 但吃完後,只能說~期待越大、失落感就越強大
心裡非常納悶,土耳其的辛香料是那麼著名
為什麼煮出的每道料理,卻是呈現食物的原味而已,吃得非常不習慣
因此,大家若到土耳其旅遊,對於中式料理,不用期待太大
吃完午餐,我們以徒步方式前往下一個景點
▼ 路邊販賣蔬果的攤販,五顏六色非常漂亮
▼ 今日第1站-蘇丹阿何密特廣場
下張照片蘇丹阿何密特廣場位在左邊處
▼ 蘇丹阿何密特廣場在古代被當作競技場或賽馬場使用
蘇丹阿何密特廣場受到土耳其政府相當的維護
以前的賽道已鋪砌路面,真正的賽道位於路面2公尺以下
目前賽馬場僅存的古蹟,只剩下埃及方尖碑、蛇柱及君士坦丁紀念柱
也成為廣場中深具歷史紀念的遺跡
▼ 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(以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)
公元390元狄奧多西大帝從埃及購買一塊粉紅花崗岩雕刻的方尖碑,豎立在賽道內側
這塊方尖碑在公元前1490年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期間,就豎立在盧克索的卡奈克神廟
狄奧多西大帝將其切割成三塊,運回君士坦丁堡
這方尖碑已存在將近3500年,至今保存非常良好
▼ 圖特摩斯三世方尖碑基座,基座上每面刻著欣賞賽事的人們
▼ 下面照片是deanli突發奇想的拍照玩法
效果挺不錯的,感覺就像deanli正拿著一隻寶劍
▼ 導遊講解蘇丹阿何密特廣場的歷史及由來後,預留十幾分鐘讓團員們拍照
天氣晴朗,在廣場上怎麼拍都好看
當然我們也非常幸運,在土耳其旅遊這些天,都沒有遇到下雨天
▼ 前方青銅色為蛇柱及後方為君士坦丁紀念柱(以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)
君士坦丁和繼任者,特別是狄奧多西大帝
為美化新首都的形象,將來自帝國各地的藝術品,運到君士坦丁堡
賽馬場中央是來自德爾斐阿波羅神廟的普拉提亞三角祭壇,現稱為"蛇柱"
原本頂端是由三個蛇頭支持的金碗,在第四次十字軍期間,金碗被破壞或被盜
17世紀末蛇頭被破壞,部分蛇頭已被復原,目前在伊斯坦堡博物館內展出
另外,在10世紀君士坦丁七世,在賽馬場另一端興建另一座方尖碑
最初它覆蓋著鍍金銅牌,但在第四次十字軍期間被拉丁軍隊洗劫並將它熔化
這方尖碑的石質核心倖存下來,又被稱為"牆柱"
▼ 伊斯坦堡考古博物館館長及考古學家在1950年及1951年對賽馬場進行挖掘
在1993年附近的藍色清真寺前面的一個區域被剷平
以便興建一座公共建築,露出了賽馬場的前排座位及柱子
但因沒在繼續進一步的調查,座位及柱子被搬走,可在伊斯坦堡博物裡看到
蘇丹阿何密特廣場公園底下,可能保存著賽馬場更多的遺跡
▼ 德意志噴泉(以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)
位在賽馬場北部入口,就在藍色清真寺前面,它是一個新拜占庭式風格的八角形拱頂噴泉
在1900年由德國政府興建,紀念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於1898年訪問伊斯坦堡
離開蘇丹阿何密特廣場,將要前往今日第2景點
▼ 前方有尖塔的建築物是聖索菲亞博物館,也是今日旅遊景點之一
▼ 今日第2站-古羅馬地下水宮殿
古羅馬地下水宮殿位在聖索菲亞博物館對面
在等待導遊購買門票時,外面有一地方地面上刻著許多文字及數字
領隊說~這些文字代表國家、數字代表距離,每個國家與伊斯坦堡的距離
▼ 地下水宮殿於公元527-565拜占庭查士丁尼大帝統治時期所建
作為當時伊斯坦堡市民日常飲用水的來源之一
▼ 地下水宮殿是一座長140公尺、寬70公尺的地下蓄水池
占地面積是9,800平方公尺,可容納10萬噸的水,水被抽到地面後透過引水道送往各處
通往地下宮殿的石階共55層
屋頂是由高9公尺的石柱排成12行336根圓柱所支撐,每行28個石柱以4.8公尺間隔
以下手機拍攝,效果不佳
在地下水宮殿裡,除參觀宏偉石柱外,另外2個必看景點-淚柱及梅杜莎的頭雕像石柱
▼ 石柱上有著像眼睛的雕刻,因地下潮濕,長年不斷有水順著柱子流下
讓石柱上的眼睛像在哭泣一樣,這就是淚柱的由來
▼ 地下水宮殿西北方有2座石柱,底座是用梅杜莎的頭雕像來支撐
據說是從羅馬時期建築拆除後所移置於此,但沒有證據可以佐證
一般學者認為梅杜莎的頭雕像被倒著放置,只是大小適合支撐石柱而已
▼ 在希臘神話中,梅杜莎是可怕的女妖,只要看到梅杜莎眼睛的人,都會被變成石頭
所以,又有一說~
若要破除"直視梅杜莎眼睛會被變成石頭"的詛咒,將梅杜莎倒著放,才不算是"直視"
▼ 短暫時間遊走古羅馬地下水宮殿後,徒步走到今日第3個景點-聖索菲亞博物館
說真心話,在土耳其這些天,因已習慣鄉下純樸悠閒步調
一會兒時間飛到有著擁擠又喧囂的大城市-伊斯坦堡,真是不太適應
▼ 古羅馬地下水宮殿到聖索菲亞大教堂僅隔著一條馬路而已
在伊斯坦堡這座大城市,水宮殿及聖索菲亞大教堂皆是熱門景點
但卻沒有規劃行人穿越道,觀光客都是趁著左右無車時,再快速通過馬路
▼ 今日第3站-聖索菲亞大教堂
以下介紹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歷史資料,大多來自維基百科
▼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一座宗教建築,歷經三次建築重劃
第一次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建造,西元360年,建造為拉丁柱廊的大教堂,有長廊及木製屋頂
大教堂在西元404年因皇室鬥爭下被燒毀
第二次是迪奧多西二世下令重建教堂,於西元415年重啟,依然為木製屋頂
大教堂在西元532年1月因暴動而被燒毀
第三次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,西元532年2月
高約56公尺、直徑31公尺的大圓頂,在當時是世界最大的建築,因其巨大的圓頂聞名於世
奧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,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轉為清真寺
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,聖索菲亞大教堂成為博物館,並對外開放
▼ 當時迪奧多西二世下令興建教堂時,所遺留下的殘存石頭
這些石頭原來是正門的一部分,目前展示在大教堂的庭園內
石頭上的浮雕為十二羔羊、十二使徒等圖像
▼ 準備進入正門參觀囉
▼ 進入教堂內廳,大門像似箭頭的符號,有其意義,但bobo忘記它代表的意思
▼ 走進教堂內廳有九扇門前往大廳,中央的三扇大門是帝王專用的帝國大門
中央的三扇大門是帝王專用的"帝國大門 Imperial Gate"
▼ 帝國大門
大門上的馬賽克是九世紀晚期至十世紀早期的作品
鑲嵌畫顯示的光環,代表利奧六世向基督聖像躬身
基督神像坐在飾有珠寶的寶座上祝頌,左手拿著一本書籍
在基督兩肩的圓雕,左方是握有權杖大天使加百利、右方是聖母瑪利亞
鑲嵌畫表達了基督將永恆的力量賜予拜占庭皇帝
▼ 穿過帝國大門後往裡面走,便可看到聖索菲亞教堂的大廳
這方形空間長為74.67公尺、寬為69.8公尺
大廳兩側是用廊柱加以分割的側廳,廊柱與廊柱之間以券拱相連
▼ 頂端的大圓頂,希臘式大圓柱是拜占庭帝國的遺風
直徑31公尺的大圓頂,是來自愛琴海羅德島技匠燒出來的超輕磚瓦
在改建為清真寺前,大圓頂內部應該是畫滿"全能的基督"馬賽克鑲嵌畫
大圓頂大方基座有4幅基督教六翼天使撒拉弗的馬賽克圖像
其中西側兩幅,在十字軍東征時被損毀,以濕壁畫方式復原
▼ 教堂中牆身掛著數個直徑7.5公尺的金字圓牌,是伊斯蘭統治時期所遺留下來
分別寫著阿拉、穆罕默德、四位哈里發(阿布‧伯克爾、歐麥爾、奧斯曼、阿里)
及穆罕默德兩個孫子的名字(哈桑、 海珊)
▼ 帝國大門正上方為皇后包廂
▼ 內廳北側的小門,是通往上層迴廊的通道
▼ 下張解說圖片是上層迴廊主要參觀皇后包廂及鑲嵌壁畫的介紹
每張圖片,導遊講了許多歷史故事,但......早已忘光光嚕
▼ 通往上層的通道,為石塊鋪面
▼ 上層迴廊以馬蹄形設計,環繞著教堂正廳至後殿
上層迴廊一般是供皇后及宮廷人員觀看下方舉行的儀式,也保存多幅鑲嵌壁畫
下張照片左側中間拱門處為皇后包廂
▼ 站在皇后包廂往下看到的景象
▼ 不管怎麼拍攝,就是避不開鐵鷹架,真的很礙眼
▼ 鑲嵌畫--三聖像馬賽克,創作於13世紀,現存一部分
中間是耶穌基督、左邊是聖母瑪利亞、右邊是洗者約翰
描繪聖母瑪利亞和洗者約翰在世界末日期間,為耶穌基督祈求人們的憐憫
▼ 歪掉的柱子
▼ 鑲嵌畫--女皇佐伊馬賽克
中間是基督、左邊是君士坦丁九世、右邊是女皇佐伊
基督身穿深藍色長袍,坐在金色背景的中央位置,以右手祝頌左手拿著聖經
君士坦丁九世呈上錢包,象徵著他在教堂的奉獻
女皇佐伊手持卷軸,象徵著他作出的奉獻
▼ 鑲嵌畫--科穆寧馬賽克,創作於12世紀
中間世聖母瑪利亞抱著耶穌、左邊是拜占庭皇帝約翰二世、右邊女皇伊林娜
聖母瑪利亞依樣身穿深藍色長袍,把兒時耶穌抱在膝上
約翰二世身穿鑲有貴石的服裝,呈上錢包,表示皇室對教堂的奉獻
女皇伊林娜身穿禮服呈上卷宗,有著一頭編成辮子的金髮,顯示她是匈牙利血統
這幅鑲嵌畫與女皇佐伊馬賽克的分別,在於人物面容更為逼真
▼ 往帝國大門方向的景象
▼ 在上層迴廊主要參觀是皇后包廂及鑲嵌畫
在上層沒有待很久時間,準備走回大廳嚕
離集合還有一段時間,我們待在大廳拍照
▼ 淨潔甕大門兩側的廊柱旁有兩座來自帕加馬的大理石淨潔甕
在穆拉德三世統治時期被帶到聖索菲亞大教堂
深入瞭解聖索菲亞大教堂,才發現錯過許多漏網之魚
例如:冒汗柱、蘇丹樓座、敏拜爾、米哈拉布、加冕地......等
事先沒做功課的後果
▼ 參覽聖索菲亞大教堂後,離集合時間還有幾十分鐘
我們選擇在園內喝飲料、土耳其咖啡及冰淇淋
在土耳其旅遊,吃了好幾次土耳其冰淇淋,都沒有踩雷、好吃
▼ 土耳其咖啡
咖啡很濃厚,味道和台灣不太一樣,也會喝到咖啡渣
雖然不好喝,但是既然來到土耳其,還是可嘗試不一樣的咖啡
▼ 離開聖索菲亞大教堂,導遊帶我們到一處是拍攝教堂全景最佳地點
▼ 最佳拍攝地點為蘇丹艾哈邁德公園,位在聖索菲亞大教堂及藍色清真寺中間
下張照片背景是藍色清真寺
▼ 有一販賣玉米的路邊攤,弟弟看到馬上說~想吃玉米,一支3里拉
玉米很大又漂亮,但吃起來沒有台灣玉米甜
▼ 蘇丹艾哈邁德公園是一處拍照好地點
尤其是想拍攝聖索菲亞大教堂,是不能錯過的地方,也吸引很多遊客到此處拍照
▼ 站在草皮裡,我們在這拍了許多有趣的照片
▼ 有位熱心的團員,主動幫我們全家人拍照,而且是我們全家人跳躍瞬間的照片
忘記跳躍幾次,但她都幫我們捕捉到好多好多有趣照片
真心感謝她的幫忙,讓我們此趟旅行留下美好回憶
▼ 最喜歡的一張照片
大家都跳好高,表情笑開懷
▼ 幸好~有一張正常的全家福照片
離開聖索菲亞大教堂,時間已經下午5點半
▼ 接下來搭車前往餐廳,準備吃晚餐嚕
路程中~沿路看到博斯普魯斯海峽風景,碧海藍天景色非常美麗
▼ 今日晚餐安排在加拉塔大橋下的海鮮餐廳
加拉塔大橋下的海鮮餐廳非常多,任憑挑選,賣點是可以欣賞博斯普魯斯海峽景色
▼ 我們吃飯餐廳,欣賞景色如下張照片,左邊是歐洲、右邊是亞洲
海面上許多航行船隻,明天我們也會搭船暢遊博斯普魯斯海峽
▼ 餐廳環境
這裡的餐廳非常特別,沒有牆壁、沒有落地窗,完全開放空間面對海峽景色
▼ 最早走到餐廳的我們,選擇最靠近海峽的最佳位置
可以百分百欣賞海景,美食配美景,幸福百分百
▼ 今天大家好HIGH,許多團員自掏腰包點一杯啤酒
炎熱夏天,喝上一杯冰涼啤酒,真是過癮
▼ 大人點啤酒、小孩點果汁,總共60里拉(約臺幣345元)
雖然飲料價格不親民,但~出國就是要玩得開心、吃得滿意、喝得過癮
▼ 一成不變的麵包、湯品、沙拉
▼ 領隊請客的炸花枝、喜相逢
炸花枝好好吃嚕,真想自行掏腰包點一盤來吃
▼ 晚餐是要吃鹽蒸魚風味菜
上菜前,先來一段火燒鹽蒸魚秀~其實bobo不知道名稱,自己隨意編的
魚包裹著一層稀薄紙,再鋪滿鹽巴,最後用火烤鹽巴將魚肉蒸熟
這段秀的過程就是這樣,其實就是個噱頭罷了
▼ 端上桌的魚肉,服務生已事先將肉骨分離
魚肉沒甚麼調味,吃到的是魚的鮮味
▼ 領隊問我們~小孩要不要改餐點,換成烤雞肉餐(有附薯條)
當然換嚕,不然一大堆魚肉會吃不完
bobo有吃烤雞肉,還不錯
▼ 加拉塔大橋及周邊道路
不管哪個時段,交通非常壅塞,短短幾百公尺需花費幾十分鐘
晚上入住佩拉皇宮酒店
它不僅是一間酒店,更是一間見證土耳其近代史的博物館酒店
後面會再詳細介紹
▼ 佩拉皇宮酒店附近有著名景點--伊斯迪克拉爾街及塔克辛廣場
伊斯迪克拉爾街(İstiklal Caddesi) 的土耳其文是獨立大道的意思,是伊斯坦堡的時尚地段
街道長約1.4公里,兩旁多是古老的歐洲建築
▼ 街道兩旁的店舖琳瑯滿目,吃的、喝的、用的、穿的應有盡有,非常好逛
吃的部分有餐廳、咖啡店、酒吧、冰淇淋店、芝麻圈、麵包、甜點、土耳其點心等
當然也有很多流行時尚的服飾店、鞋店、藥妝店等,可以盡情選購
所以想買伴手禮的話,這裡是不錯的選擇
另外,土耳其星巴克的馬克杯、保溫杯比台灣便宜很多,這裡也有星巴克喔
▼ 伊斯迪克拉爾街可供行人步行,唯一可通行車輛僅有復古電車
行走在街道上,聽到叮叮噹噹的聲音,表示要離開軌道
伊斯迪克拉爾街1.4公里,感覺不長,但逛起來挺累人的
對於沒有想買甚麼東西的我們,只想趕快回飯店休息
不過,雖然孩子一路上哀哀叫~想回飯店,不要逛街
▼ 但~既然來到伊斯坦堡,我們依然堅持走到塔克辛廣場參觀
▼ 來到塔克辛廣場,最引人注意莫過於矗立在廣場中的獨立紀念碑
它是要紀念土耳其國父凱末爾,當年向希臘宣戰的英勇事蹟
現在的塔克辛廣場除具紀念意義外,也成為民眾遊行、約會集合的地點
我們待在塔克辛廣場一會兒時間而已
因為領隊告知~這裡的治安不佳,要多留意周邊的人
▼ 準備走回飯店,但又是漫長無盡頭的街道,唉~累人ㄚ
夜晚的伊斯迪克拉爾街滿滿的人潮,就像在逛台灣夜市......哈哈哈
終於生出一篇伊斯坦堡旅遊文,以為自己沒有動力再繼續寫文嚕
但~看到之前紀錄的旅遊文章,滿滿回憶,決定繼續寫下去